20061128

故鄉 南方澳

人有時候很奇怪,面對自己熟悉的事物,反而是特別的不熟悉。旅遊了好幾個海外的國家,卻未必好好的探索過台灣;住在台北的人,很有可能沒去過一些外國人到台北必去的景點;這幾年宜蘭的觀光業發展得很成功,但是很多在地人也未必都去過傳統藝術中心或武荖坑。喜歡常常到處去拍照,卻老是沒拍過南方澳這個不太熟悉的故鄉。


開始有人紀錄南方澳這個地方的文化,最早看到的一個很棒的出版品,是沈昭良先生的攝影作品「映像 南方澳」( 請見第五階網站上的藝廊頁 )。這個很棒的作品,用黑白照片記錄了南方澳的漁業文化,這個質量都極佳的攝影作品,真的觸動人心,在當年還沒開始摸相機的時候,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一張黑白照片也是會說故事的。


另一個對當地文化的的紀錄是一部紀錄電影「南方澳海洋記事」,這部 2004 年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,記錄了南方澳特殊的大型圍網漁業以及漁業造成的特殊文化,特別的是全程以 35mm 底片拍攝 (堅持底片拍出來的質感就是不一樣!),以及陳建年的配樂,加上導演的手法,誕生了這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。

南方澳海洋記事官方網站



這兩個對南方澳文化的紀錄,都有伯父這個聞名的退休漁撈長在內。去年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一部紀錄片,就是描述南部農民故事的「無米樂」。看完無米樂以後,竟有一股熟悉的親切感,無米樂的主角跟伯父一樣,都是極為專注於自己工作的人,其專注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農民與漁撈長,從兩個人都有一本紀錄詳細的筆記本就看得出來。


看完這兩部電影的 DVD,竟有一股也想要用相片記錄的念頭。只是過去面對陌生人時,老是怕讓人家有不被尊重的感覺,因而不敢拿起相機按下快門,所以過去拍人的照片一向是少之又少。面對自己熟悉的人事物,要拿起相機對著他們拍更是難上加難。這次沒有人的紀錄算是個開始,希望能累積一些拿起相機的勇氣,好好的紀錄自己的故鄉。

By ZM35 + Reala ACE





漁船上外籍漁工刻的字,似乎代表了一個不同的時代。記得還很小的時候,南方澳這個地方是看不到外籍漁工的。


電影的主角 --- 沒落中的大型圍網漁業







等船入港的吊車,因為魚獲量都是以噸來計算,因此就靠這吊車把魚從船艙吊到卡車上。



老舊的船體,快退休的漁船,將絕跡的大型圍網漁業。



老船上的老狗



機動性較強的新一代漁船。


希望有一天,也能在南方澳拍出一張有如沈昭良先生的作品一樣,能夠觸動人心的照片。

3 comments:

300-Rabbit said...

已經很讚啦~!!
如果多照幾張人就更好了!

EACH said...


一些小時候的記憶慢慢浮現
俗稱"鐵殼船"的大型圍網船
記得小時候看 好大好大喔

Pablo said...

加油, 能在外縣市長大是幸福的